2019年,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到6415億美元,增長9.2%,快于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速,在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(歐盟、東盟、美國)中增速最快,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占比上升。目前,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關注東盟經濟及商機。
2019年12月,東盟秘書處在發布年度《東盟融合報告》中指出,在東盟2015年建成經濟共同體即將進入第五年(2020年)之際,東盟以3萬億美元的體量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,較四年前上升兩位。東盟對外貿易規模達2.8萬億美元,較2015年增長了23.9%;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規模達1547億美元,較2015年增長了30.4%。一是東盟經濟增速略有放緩
東盟是個開放型的地區,世界經濟中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東盟經濟必然帶來負面影響。面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,2019年東盟主題定為“為可持續發展推動伙伴關系”,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予以應對,盡管如此,東盟經濟增速預計2019年為4.9%,較2018年的5.1%略有放緩。預計2020年東盟經濟增速為4.7%。
就國別而言,2019年東盟十國的經濟增速均低于上年,經濟增長在7%以上的是越南、柬埔寨,增長在6%—6.9%區間的是老撾、緬甸、菲律賓,增長在5%—5.9%區間的是馬來西亞、印尼,增長在1%—3%區間的是泰國、文萊,低于1%的是新加坡(增長0.7%)。
二是東盟內部繼續推進各國合作
積極落實《東盟一體化倡議第三份工作計劃》《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》,不斷完善東盟共同體,以共同體建設增強東盟內部的凝聚力,目標是到2030年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。東盟在政治安全、經濟、社會人文這三大支柱建設中,經濟合作是東盟各國的最大關切,也相對容易推進。東盟成員國紛紛采取應對不利因素、力促經濟增長的舉措,加大基礎設施建設,開發內需,完善經濟發展條件,以央行降息刺激經濟增長,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、發展數字經濟。
三是東盟繼續加強對外合作,爭取經濟支持
東盟繼續堅持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中心作用。2019年,東盟在與中國積極發展經濟合作的同時,與其他有關國家(地區)分別達成了有關合作共識,促進經貿投資關系,其中:與韓國召開了領導人會議;與澳大利亞通過了《行動計劃(2020-2024)》;與日本通過了《關于互聯互通的聯合聲明》;與歐盟商議將雙方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;與印度繼續促進海洋合作和藍海經濟、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合作;與美國同意加強貿易、投資、海上合作,合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,增強智慧城市建設、能源、教育、民間交流以及大湄公河次區域等的合作。
美國領導人再次缺席2019年在曼谷召開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,并邀請東盟國家領導人2020年3月份去美國出席美國—東盟領導人特別會議,東盟國家認為美國不重視東盟,美國的做法“老大獨尊”,然而東盟有些國家不愿意得罪美國。
采取優惠政策積極吸引投資,實施國際貿易多元化,促成RCEP談判,新加坡、越南先后與歐盟簽自貿協定,新加坡與歐亞經濟聯盟、印尼與韓國先后簽自貿協定。近年來,東盟提出了“東盟印太展望”,計劃使東盟構建成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合作“橋梁”,這一“展望”在2020年可能進一步充實。
東盟將2020年的主題確定為“齊心協力與主動適應”。東盟將繼續實施內外互促發展,以加強東盟內部建設來發展對外關系,以東盟整體發展對外關系來促進東盟內部合作。2020年,東盟經濟增長速度仍將快于全球經濟平均增速,東盟十國中預計有五個國家經濟增長在6%以上,東盟商機較多,利于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