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抗疫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,但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依舊蔓延,2020年對于國內很多貿易商戶而言,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對疫情的 “大考” ,許多企業主、商戶開始主動思考自身的發展與未來布局。后疫情時代,國內商戶也到了需要調整外貿步伐的關鍵時刻。
看見未來
布局新市場,西邊不亮東邊亮
全球都在關注中國商戶不斷“走出去”,積極出海經商的趨勢。但對中國商戶而言,“去哪里”相比“什么時候去”更值得在全球經濟交替改變的后疫情時代慎重思考。自改革開放以來,諸如日本、韓國等亞洲成熟經濟體和歐美發達國家都是中國外貿主要的出???。據統計,自2003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始,歐盟已經連續15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貿易伙伴。
但自2018年開始受到貿易戰和今年的疫情影響,中國商戶在發達國家的貿易發展屢屢受阻。
中國外貿發展的瓶頸期是否已提前到來?答案卻并非如此。更多有遠見的商戶,已經把眼光投向距離中國咫尺之間的東南亞 —— 一片高速發展中的經濟地區,用實際行動布局這個“二、三十年前的中國”,搶灘新一輪發展機遇。
東南亞連接三大洲兩大洋,處在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,土地面積接近中國的一半。截至2019年,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.5億,經濟總量超3萬億美元。近幾年,東南亞地區憑借其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巨大的人口紅利,正吸引著大量中國企業“東南飛”。
今年上半年,中國與東盟進出口值達到了2.09萬億元,同比增長5.6%,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達到14.7%,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.2個百分點。
在東盟國家中,越南不僅是我國的最大貿易伙伴,同時也是貿易額增長最快的國家。上半年我國與越南的貿易額為5594.3億元,同比大增18.1%,增速在所有國家中是最高的。此外,與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的貿易額也都出現了增長。東盟更在2019年就開始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。
▲ 圖片說明:中國是東盟最大進出口伙伴。2019年全年來自中國的貿易總額達3.45萬億美元,領先第二伙伴美國4成。(原圖取自東盟時報報道)
作為“一帶一路”的走廊沿線國家,印尼、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具有高增速與充足的發展潛力。東南亞地區的許多基建都與“一帶一路”息息相關,對中國商戶的投資管制也較低。正因如此,“后疫情時代”下商戶的貿易眼光也應聚焦全球新興市場 —— 東南亞。
潮域展覽自辦項目